西平论坛/XiPing BBS
鸣谢:西平兄弟制片提供影像资源!- 在外漂泊
在外漂泊,从未着陆,游子在外,相逢相知共同交流合作携手勇闯未来,老乡的气场能伴我们一起实现梦想,梦想要大,说不定实现了呢!
郑州武汉可能联手申请第四特区!
时间:--热度:259°C
郑州武汉可能联手申请第四特区!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雪峰 执行置顶操作(2007-12-06)随着国家第三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尘埃落定,第四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争夺又拉开了序幕。“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一体化”一路领先,“郑汴一体化”的半路杀出,使竞争局面从两虎相争变成三足鼎立。谁是下一个新特区?
13月27日,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原则通过了《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针对“郑汴一体化”政策、在两城之间约478平方公里面积上进行的两城对接、协调、避免同构和无序竞争的产业长远规划。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筑景规划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编制完成。
《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的实施无疑使“郑汴一体化”进程又实实在在地迈进了一步。
而在此前不久,河南省政府把郑汴之间的中牟县列为全省3个扩权县之一,赋予中牟县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郑州市专门出台《关于加快中牟发展推进郑汴一体化的意见》,从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全力支持中牟。这个素以西瓜、大蒜闻名、经济实力全省排名20位以后的农业县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
不能否认,中牟的机遇来自于“郑汴一体化”的实施。反过来,对中牟的放权,也是为了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
一个一个动作,河南在加快“催熟”“郑汴一体化”模式。这与早前郑州、开封两市联手拟申报国家配套改革试验区不无关系。
8月23日,郑州、开封举行“区域协调发展和配套改革试验区高峰论坛”,并首次表态,郑汴一体化将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一步一个脚印,河南在“不动声色”为即将“参赛”的样本增加“营养”。
中部演绎“三足鼎立”
申报“新特区”,河南只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湖南、湖北都已是“二进宫”,轻车熟路。
早在2006年6月,湖南省即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长株潭新区。据说,国家发改委领导“非常重视”,同年8月即到湖南进行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有关报道称,第三批国家综改试验区尘埃落定后,湖南省的申报工作不但没有松懈,反而转由湖南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操作,并按国家发改委考察后提出的要求做了局部调整,制定了一个“更加符合改革、示范和发展要求”的新“长株潭新区开发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
比起湖南的低调运作,湖北的申报就显得张扬了很多。
今年2月,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武汉市政府迎新春座谈会上公开宣布,武汉将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成渝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武汉并没有气馁,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武汉将加大力度推进申报。对于第四批的申报,武汉似乎是“志在必得”。
第三批申报的落榜,似乎沉淀成了第四批申报的资本。在一些论坛中,一些湖北人认为,第三批申报时以一线之差输给成渝,第四批理应非武汉莫属。
以“东有浦东、南有深圳、西有成渝、北有滨海,第四批国家综合试验区应该诞生在中部”的猜想,舆论把“长株潭”和“大武汉”看成了此次竞争的对手。一些专家也总是把二者相提并论,有意无意地把它们推上PK台。
正在湖南、湖北相互较劲的时候,河南突然半路杀出,宣布将向国家申报“郑汴一体化”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郑汴一体化的加入,打破了武汉、长株潭两分天下的格局。“第四特区”的竞争更加热闹,局面也更加扑朔迷离。
主题雷同
三省为“第四特区”争得不亦乐乎,却为国家发改委出了一道难题。
与成渝以“城乡统筹”的概念在第三批国家综合试验区的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相比,在第四批的申报中,湖南、湖北、河南想一较高低,似乎不太容易。
无论是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湖北的“1+8”城市圈,还是河南的郑汴一体化,都是基于一个主题———城市一体化。
湖南的题目是实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一体化的“长株潭新区”。
武汉经过2003年的“民营经济改革试点”、2003年的“科技创新改革试点”等多次摇摆之后,2007年终于确立“大武汉城市圈”的概念:以武汉为中心,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13市联动发展。
“郑汴一体化”是相距不足40公里的郑州、开封两市实现一体化。其背后是“两小时经济圈”之内的中原城市群。
无论是3个城市、13个城市还是2个城市,其试验的主题都是城市一体化。雷同的主题,因此就很难出现像成渝当初脱颖而出的效果。
当初,在众多的竞争中,成都、重庆并不是呼声最高的,甚至没有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但恰恰是成渝最后胜出。
“成渝是胜在选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陈耀强调。因为成都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探索与现阶段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难题相符合。
如果说“第三特区”的主题是“城乡统筹发展”,那第四个“新特区”的主题将会是什么?
“国家十一五规划曾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城市化。无论是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还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城市联盟、区域同盟都是一个大趋势。”中国社科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认为。也许,三省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不但主题雷同,实力也是旗鼓相当。
长株潭城市群是中部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群,早在113138年,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就成为湖南的全省战略。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各相距不超过30公里,成“品”字型排列,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长株潭在一体化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编制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区域经济规划体系,并取得了三市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和产业逐步聚集等成效。
郑州、开封是相距不足40公里的两个城市。2003年8月,河南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郑汴城市连接线,郑汴一体化发展序幕拉开。其后,两市相继实现了电信同价、开通城市快速通道、开通城际公交、金融同城,并实行两市旅游一卡通,及其最近完成的《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郑汴一体化在城市一体化方面做出的探索和试验已经卓有成效。
武汉虽然缺少实践,但其依赖武汉这一中部第一大都市的地位,仍然有着很强的
竞争力。
对国家发改委来说,这是一道不太容易的选择题。
“郑汉特区”构想
这道选择题并且还是单项选择,第四个“新特区”只有一个。以目前的竞争情况来看,即使下一个新特区定在中部,也只能在“长株潭新区”、“郑汴一体化”、“武汉城市圈”中三选一。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因为,正如有专家所说,中部六省组成的地形是一个长条,任何一个省都不可能贯穿整个中部地区,而中部的城市规模决定它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限,不可能很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所以,无论哪一个成为新特区,它都不能很好地带动
中部崛起。
“最好是郑州、武汉都成为新区,构筑中部的经济中轴线。”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提出的“鄂豫联盟”设想横空出世,“大武汉城市圈顺着京广线,通过信阳、驻马店两市的衔接,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相连。就形成‘郑汉轴心带动,南北双龙引领’之势。”
在叶青眼中,这并非无中生有,成渝新特区即为先例。当年,成都、重庆为西部老大的地位斗争了多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成都、重庆同时得到了国家的眷顾,成为第三批国家级“特区”,两城也达成共识———共建“成渝经济区”,并签订“1+6”框架协议。
根据资料显示,成都与重庆双核合作,将带动以成都及其直接辐射的绵阳等沿
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14个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的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而郑州、武汉两市,一南一北占据着中部六省的核心位置,又是中部地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两个城市,可以说是中部地区的两颗明珠。如果以郑州、武汉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中心,并且通过两点连线,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接,在两城之间形成一条经济隆起带,就像中部地区的脊梁,也就撬起了中部的崛起。
另外,虽然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包括中部六省,而事实上,安徽强调与华东的关系,往长三角发展;湖南借泛珠三角经济圈之机,往珠三角靠;山西靠向环渤海经济圈;江西强调要连接三个金三角(长三角、珠三角、闽南金三角),三面出击。真正守着中部崛起、倚靠中部崛起机遇的只有河南、湖北,所以,郑州、武汉才是中部崛起的核心。
这个设想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认同。他们认为,虽然两省有共同的经济弱势和不利条件,比如都属于出口小省、效益小省、资本小省和结构劣省,但无论是两省的资源还是产业,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河南煤炭资源丰富,湖北水电发达;武汉有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光谷等十大产业,郑州县域经济发达,纺织、食品工业突出;湖北的科教规模与河南的人口等方面都具有互补性。两省在经济规划、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共同招商、道路连通等方面有着寻求合作的可能性。同时,郑州和武汉又是两大交通中心,区位优势明显。
无论是“大武汉城市圈”还是“郑汴一体化”或是“郑汉特区”,其目的都是谋取“新特区”帽子,新特区真的那么重要吗?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只是国家给的一顶‘帽子’,也许,由于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会使投资者关注这个地区。但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自身优势,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科学的发展方法,走自己的特色之路。”陈耀认为。
暂时没有跟帖,速度抢沙发吧!
西平人物 .../Person
更多西平论坛的话题 .../BBS
更多- 河南驻马店75.8大洪水为什么直到现在会不为人所知?06/04
- 传统地方小吃有哪些知名的黑暗料理?06/04
- 驻马店和信阳,为什么没有一个县级市?06/04
- 去河南旅游,美食有哪些?06/04
- 求一起爽一把04/01
- 解锁松茸的三种高级做法,堪比米其林大厨。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