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用户和未注册用户的区别,建议你瞧瞧

西平论坛/XiPing BBS

鸣谢:西平兄弟制片提供影像资源!
兴趣爱好

活动发起、游戏俱乐部、物品交易、各种俱乐部、户外活动、车友、驴友这里都是有的,爱好是值得一生去为之付出的!

中华文化遗产驻马店篇--董桥遗址(一)

时间:--热度:93°C
河南省西平县董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东南部,东邻孙庄,北依西(平)出(山)公路,西、南两面被淮河的四级支流西草河环绕[1],为山前冲积扇的东沿,面对广袤的淮北平原,漫岗地势,北高南低,遗址西部有一道东西向的干涸水沟,西通西草河,东到孙庄村西约250米处止。东西约长200米,南北宽约2-5米,深约0.5-1.5米。遗址以沟为界,形成北高南低的两级台地,(图版一:1)沟以东仍是北高南低的漫坡地。地质属第四系全新统,土壤淡黄色粉土及重亚砂土,粘性较大,宜于保墒。海拔70米左右,北纬33°22′,东经113°45′。(图版一:3)东距西平县城27公里,西距吕店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遗址南北约600米,东西约8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 (图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遗址的南部,西、南两面临西草河,西草河从遗址西北流向南折而东南流,为洪河支流,河道宽15-50米不等,深2-5米不等。(图版一:2)似以孙庄村西南为中心,核心区约为15万平方米,其北侧是由西向东的村间小路,东抵孙庄,向北拐为董桥村,再向西有水泥板桥横跨过西草河,通吕店和焦湾。在董桥正南跨西草河另有一桥,通河南岸之马庄。孙庄西南部地面仰韶文化遗物残片较多,孙庄村南上部有大量的东周文化遗物,董桥村东一带,甚至西出公路南北两侧,据群众反映,出有铜镜、石磨盘、大型陶瓮等,再结合地面采集遗物,当为汉代遗址和墓葬区的可能性较大。 此次获得的文化遗物大部分是就地采集,还有一部分石生产工具和陶器是由当地群众主动勇跃提供,另有个别遗物为西平县文保所旧藏,合在一起共计有183件(块),有相当一部分为器物口沿,腹、残足等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残块。其文化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东周文化以及汉等不同时代的文化遗物。按其用途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建筑材料和其它几大类。现就不同种类和不同时期的遗物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工具 采集的生产工具计有4件,以质地分石、陶两种。石器有斧、锤、杵、砍砸器、砺石;陶器有纺轮、带穿陶球等。 1、石器 斧8件,分五型。 A型分三式。 AI式:标本XLD采:6,完整。灰绿岩琢磨兼制而成。抹角长方形,顶微斜,双面直刃,刃部较光滑,顶部有打击使用时留下的麻点状磨损面。也有使用磨损痕。长8.2厘米,宽5.4-6.2厘米,厚3.7厘米。(图二:5,图版二:1) AⅡ式:标本XLD采:8,完整。黑灰色闪长岩磨制而成,硬度略高。近抹角长方形,弧顶,双面刃,刃部有明显使用磨损痕。右下角使用中残坏,一侧顶部有一残损的凹坑。器表磨制光滑并有光泽。长7厘米,宽4.8厘米,厚2.6厘米。(图二:1,图版二:2) 标本XLD采:10,浅桔黄色闪长岩磨制而成。上半部残失,下半部上窄下宽,双面弧形刃,刃部有使用磨损痕迹。残长5.3厘米,宽5.5厘米,厚2.2厘米(图二:2,图版二:3)。 AⅢ式:标本XLD采:11,浅灰色灰绿岩磨制而成。残存刃部一角,单面刃,有明显磨损使用痕。残长3.7厘米,残宽2.7厘米,厚2.1厘米。(图二:4) B型:标本XLD采:7,刃部残。青灰色灰绿岩磨制而成。平面形状呈梯形上窄下宽,弧顶,横断面呈椭圆形,器表一面磨制光滑,另一面磨制不太规整,顶部有一处微损凹坑。残长15.2厘米,宽3.5-5.5厘米,厚3-3.8厘米。(图二:3,图版二:4)。 C型:标本XLD采:4,基本完整。绿灰色灰绿岩打磨兼制而成。平面形状呈梯形,上窄下宽,弧顶,双面弧形刃,局部光滑,刃部有明显使用痕迹,两侧边打制不太规整,器表面风化剥落严重,略显凸凹不平,长15.8厘米,宽5.8厘米,厚3.2厘米。(图三:2,图版三:1)。 D型:标本XLD采:15,基本完整。褐红色泥岩打磨兼制而成。器表局部磨制光滑,质地滑润而坚硬。近似抹角长方形,尖顶,两侧面在使用中有损缺,故已不太规整,单面直刃,一面有残缺,刃及顶部均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长10.15厘米,宽5.1厘米,厚3.6厘米。(图三:1,图版三:2)。 E型:标本XLD采:2,略残。石灰岩并有褐红色斑块,经磨制而成。抹角长方形,弧顶,顶部均略有砸击磨损。双面弧刃,残失一角。器中部有一圆孔,两面施钻,顶部均略有砸击磨损。孔外径一侧2.3厘米,另一侧2.2厘米,内径1.3厘米。斧长15.15厘米,宽6.5厘米,厚2.5厘米。(图三:3,图版三:3)。 石锤1件。标本XLD采:3,完整。青灰色灰绿岩磨制而成。椭圆形,扁平体,器中部有一两面钻圆形透孔,上下左右四侧面均有明显的使用留下的敲砸痕,器表两面也略有磨损痕迹。孔外径一侧2.8厘米,另一侧2.7厘米,内径1.3厘米。锤长15.5厘米,宽6.7厘米,厚3.4厘米(图四:1,图版三:4)。 石杵2件,分二型。 A型:标本XLD采:5,两端残,似经二次使用。褐红色砂质岩磨制而成。方柱体,顶端平面上有一浅沟槽状使用磨损痕迹。似像是用绳捆绑磨损留下的痕迹。残长11.8厘米,厚3.7-4.4厘米。(图四:2,图版四:1)。 B型:标本XLD采:13,残。桔红色砂质岩磨制而成。不规则方柱体,上端呈弧形,下一端残失。残长7厘米,直径3厘米(图四:3,图版四:2)。 砍砸器:1件。标本XLD采:14,基本完整。褐红色砂质岩,为原始形态,未加琢磨,平面近似圆三角形,上窄下宽,器表下部有明显的砸击使用磨损痕迹。直径8.7-15.5厘米,厚5.3-6厘米。(图五:2,图版五:1)。 砺石1件。标本XLD采:12,褐红色砂质岩片石,不规则尖锥形,经长期使用,器表前后两面及两侧面均有较平和斜面磨损痕。长8.5厘米,宽15.8厘米,厚2.6厘米。(图五:1,图版四:3)。 石料:2件。标本XLD采:18,近似凿形。褐黄色砂质岩,为打制成形的毛坯,有两侧为自然面,均未经修磨。长10.2厘米,宽11厘米,厚3.4-5.1厘米。(图五:3,图版四:4)。 标本XLD采:15,浅褐红色砂岩,三棱体,长15.6厘米,宽2-5厘米,厚4厘米。(图五:4)。 2、陶器 纺轮1件,标本XLD采:18,基本完整。泥质红陶。利用残陶片加工而成,圆形,两面平整,直壁,周围沿边部分有磨损,中部两面施钻穿透一圆形孔,外径0.4厘米,内径0.2厘米。轮直径2.8厘米。(图五:5,图版五:2) 陶球1件。标本XLD采:1,泥质灰陶。圆形,中间有一穿孔,素面。孔外径一侧1.5厘米,另一侧1.15厘米,内径1.3厘米。球直径8.8厘米(图五:6,图版五:3) 二、仰韶文化 在这次采集的遗物中,仰韶文化遗物占大部分,共86件(块)。以泥质红陶与姜黄陶为主,夹砂红陶与姜黄陶次之,个别为夹砂灰陶。泥质陶中有的为红衣陶,夹砂陶中多掺有不同程度的蚌料。器表以素面为主,另有较少的凹弦纹,红色彩带纹等。可辨器形有鼎、罐、盆、钵、碗、杯等(图版六:1、2)。 鼎仅有1件(块)口沿,其余均为鼎足,共18件。 陶鼎:标本XLD采:36,砂质掺蚌姜黄陶。敞口,尖圆唇,高领斜内收,仅存口部,素面。口径24厘米,残高3厘米。(图六:1) 鼎足15件,分三式。 I式5件。标本XLD采:115,砂质掺蚌姜黄陶,外侧面为近似黑灰色。柱状高足,上部横断面椭圆形,下部横断面为圆锥体,器表有明显刀削痕,足下部残失。素面。残高10.8厘米。(图六:3) 标本XLD采:30,砂质掺蚌姜黄陶。仅存足根部较少一部分,形制略扁,外侧面有平行两个捺窝纹。残高3厘米,残宽3.7厘米。(图六:10) 标本XLD采:22,砂质掺蚌姜黄陶。柱状足,上部横断面椭圆形,向下大部分残失。素面。残高6.6厘米。(图六:6) 标本XLD采:24,砂质掺蚌灰白陶,局部呈红斑。柱状足,上部横断面椭圆形,向下大部分残失,素面。残高4.2厘米。(图六:7)。 Ⅱ式15件。标本XLD采:26、27,前者为砂质掺蚌姜黄陶,后者为桔红色,足根内壁呈黑灰色。柱状足,横断面圆形。素面。复原高10.2厘米。(图六:4) 标本XLD采:20,砂质掺蚌桔红陶。柱状足,上部横断面椭圆形,下部残缺。素面。残高7.1厘米。(图六:5) 标本XLD采:23,砂质掺蚌红陶,局部呈姜黄色。柱状足,圆锥体,下部残失较多。素面。残高4厘米。(图六:8) 标本XLD采:25,砂质掺蚌红陶,局部呈姜黄色。柱状足,上部横断面微显椭圆,下部残失。素面。残高3.6厘米。(图六:15) 标本XLD采:28,砂质掺蚌姜黄陶。仅存足尖部分,圆柱状,素面。残高3.6厘米。(图六:11) 标本XLD采:152,砂质掺蚌砖红陶。内壁呈黑灰色。上部横断面略呈椭圆,锥状足,尖部残失。素面。残高15.5厘米。(图六:2) Ⅲ式1件。标本XLD采:32,细砂质红衣陶。内壁呈灰色胎。仅存足根部,柱状足。素面。残高2.6厘米。(图六:12) 罐1件。标本XLD采:35,砂质褐红陶。敛口,平折沿,圆唇,斜肩以下残失。素面。口径22.5厘米,残高2.6厘米。(图七:5) 盆4件,分三型。 A型2件,分二式。 AI式:标本XLD采:62,泥质姜黄陶,灰红胎。直口,折沿,圆唇,唇部胎加厚,仅存口部。素面。口径41厘米,残高1.4厘米。(图七:2) AⅡ式:标本XLD采:56,泥质红衣灰胎陶。敞口,卷折沿,仅存口部。素面。口径4.4厘米,残高2.15厘米。(图七:1) B型,1件。标本XLD采:34,泥质红衣灰胎陶。敞口,窄卷沿,圆唇下垂,腹斜直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35.3厘米,残高2.3厘米。(图七:3) C型1件。标本XLD采:33,泥质红衣灰胎陶。敞口,卷沿,圆唇,颈微束,腹壁略斜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22厘米,残高3厘米。(图七:4) 瓮1件。标本XLD采:54,泥质红衣灰胎陶。敛口,厚方唇,肩微弧,仅存上部,肩部饰数周凹弦纹。口径18.15厘米,残高2.4厘米。(图七:6) 钵共12件,分三型。另有2件形制不明。 A型4件,分二式。 AI式:标本XLD采:38,泥质红衣陶,内壁和胎呈灰色。敛口,方圆唇,弧圆肩,斜腹,仅存上部。素面。口径28.7厘米,残高2.7厘米。(图八:2) AⅡ式:标本XLD采:47,泥质红衣陶,内壁和胎呈灰色。敛口,圆唇,鼓圆肩,仅存上部边沿,口部外侧有一周灰色带纹。口径115.4厘米,残高2.8厘米。(图八:7) B型3件。标本XLD采:46,泥质砖红陶。口微敛,圆唇上腹略弧,下部残。素面。口径115.7厘米,残高2.5厘米。(图八:8) 标本XLD采:45,泥质红衣灰胎陶。口近直,方圆唇,上腹部略直,下部残。素面。口径26.4厘米,残高1.6厘米。(图八:3) 标本XLD采:50,泥质红陶。直口,方圆唇,上腹较直,下部残。素面。口径27.1厘米,残高3厘米。(图八:4) C型3件分三式。 CI式:标本XLD采:315,泥质红衣陶,内壁和胎呈灰色。敛口,方圆唇,弧腹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34厘米,残高2.6厘米。(图八:1) CⅡ式:标本XLD采:40,泥质姜黄陶,内壁和胎呈灰色。敛口,圆唇,弧肩,斜腹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26厘米,残高2.6厘米。(图八:5) CⅢ式:标本XLD采:41,泥质姜黄陶,内壁和胎呈灰色。口微敛,尖唇,弧肩,斜腹,下部残。素面。口径22.1厘米,残高2.6厘米。(图八:6) 不明形制2件。 标本XLD采:60,红顶钵。泥质红衣灰胎陶。钵口部以下残片,上部留有红色纹带,下部外壁呈姜黄色。残高3.4厘米。 标本XLD采:153,红顶钵。泥质红衣灰胎陶。钵口以下残片,外壁下部呈灰红色,上部有红色纹带。残高3.8厘米。 碗8件,分三式。 I式5件。标本XLD采:415,泥质红陶。敞口,圆唇,斜腹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4.3厘米,残高3.3厘米。(图九:5) 标本XLD采:43,泥质红衣灰胎陶。敞口,圆唇,斜腹,下部残。素面。口径26.2厘米,残高1.7厘米。(图九:2) 标本XLD采:48,泥质红陶。敞口,圆唇,斜腹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14.6厘米,残高2.3厘米。(图九:6) 标本XLD采:53,泥质红陶。敞口,小圆唇,斜腹微内收,下部残。素面。口径15.8厘米,残高2.2厘米。(图九:4) Ⅱ式2件。标本XLD采:37,泥质姜黄陶。灰胎,敞口,圆唇,弧腹,下部残。素面。口径18厘米,残高3.4厘米。(图九:7) 标本XLD采:44,泥质红衣陶,内壁和胎呈灰色。敞口,圆唇,斜腹内收,下部残。器表素面。口部内壁上有一周红带纹。口径18.6厘米,残高3.2厘米。(图九:3) Ⅲ式1件。标本XLD采:42,泥质红衣灰胎陶。敞口,方圆唇,斜腹,下部残。饰凹弦纹数周。口径28.6厘米,残高3厘米。(图九:1) 杯2件分二型。 A型:标本XLD采:136,泥质红陶。厚胎,侈口,圆唇,腹壁微内斜。素面。口径12.2厘米,残高1.4厘米。(图九:15) B型:标本XLD采:61,砂质掺蚌灰陶。侈口,圆唇,腹壁斜直内收,唇下胎逐渐加厚。素面。口径12.8厘米,残高3.6厘米。(图九:8) 器耳1件。标本XLD采:57,泥质红衣灰胎陶。桥形耳,手制。素面。长4厘米,宽3厘米,厚2.15厘米。(图九:12) 器底2件。标本XLD采:58,砂质砖红陶。掺有蚌料,内壁呈灰色。平底微内凹。素面。残底径10厘米,残高1.4厘米。(图九:10) 标本XLD采:515,泥质红陶。平底。素面。底径11.5厘米,残高1.2厘米。(图九:11) 房基墙壁残块2块,均为草拌泥质烧土。 标本XLD采:133,呈褐红色。草泥质。残长15厘米,残厚4.2厘米,残宽3.7厘米。 标本XLD采:134,草泥质。烧成火侯较高,中部芯呈灰色,向外渐变呈红色。残长7厘米,残宽4厘米,厚3.6厘米。 三、龙山文化 采集的遗物较少,仅有7件(块),5件为夹砂,2件泥质,陶色以黑陶为主,1件棕灰陶,另有1件为灰陶。纹饰有方格纹2件,篮纹和绳纹各1件,素面3件。普遍纹痕较浅。(图十:1、2、4)黑陶中4件为黑衣陶。种类简单有鼎、罐、钵、器盖之类。其中4件为陶罐腹部残片。 鼎足:标本XLD采:64,砂质掺蚌棕灰陶,红胎。圆柱状足上粗下略细,尖部较平。饰中绳纹,残高5.6厘米。(图十一:4) 碗:标本XLD采:101,褐色陶。口部残块,细砂质掺有蚌颗粒。敞口,圆唇,腹微弧。素面。口径12厘米,残高3厘米。(图十一:2) 器盖:标本XLD采:100,泥质褐陶。弧顶残,圆唇。素面。口径12厘米,残高1.8厘米。(图十一:3) 四、二里头文化 采集的遗物亦较少,共5块。多为腹部残片,两块夹砂棕灰陶,2件夹砂灰陶,另一件为泥质灰陶。纹饰有4件为绳纹,1件素面。(图十:3、5、6、7) 罐:标本XLD采:72,细砂质灰陶。侈口,圆唇,卷沿,仅存口部。素面。口径22.5厘米,残高2厘米。(图十一:1)
楼主
暂时没有跟帖,速度抢沙发吧!
兄弟制片,放大公司的声音

西平人物 .../Person

更多
赵文远,郑州航空管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赵文远,1965年1月出生,河南省西平县人,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

郭海军,西安牡丹书画院画家

 郭海军:(曾用名:郭思强)男,1955年出生,河南省西平县人。字海石、号清风隐士、东坡山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分会会员,西安牡丹书画院画家。                    自幼喜画,从事美术教育近二十年,其...

武耀廷,琼州学院院长

武耀廷,农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琼州学院院长,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副校长.                   2007年时任海南大学副校长的武耀廷教授在会议上致辞      武耀廷,男,1962年7月出生...

张卫民,追寻UFO之谜的西平人

张卫民 男,1969年3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河南开封化工三厂工程师。河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开封市UFO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90年发现中国第一块外星飞碟金属残片(见《飞碟探索》杂志1992年第4期),1992年主编出版《UFO科学论坛》一书。主要技术成就是发明并申请了《糖精锌及其生产工艺》化学新物质发明专利和《含有糖精锌的药物制剂》西药新品种发明专利。糖精锌属有机锌化合物,它自身具有极强的甜味,其甜度约为蔗糖的500倍,甜味类似葡萄糖,口感良好,安全无毒副作用,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实现了人类“良药甜口利于病”的梦想。糖精锌可作为无热量的营养型强化锌食品甜味剂广泛用于各种食品、饮料,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和蔬菜瓜果加锌增甜化学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