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伤痛成了生命的主调,她选择了坦然、坚强 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28岁离异 30岁时儿子吃错药变成智障 35岁患宫颈癌 39岁患肺癌 40岁已是癌症晚期
一连串的不幸没有让她气馁 她想捐遗体,回报社会 临走前,想教智障儿子学会坚强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7日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每个人的一生中,伤痛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对40岁的徐宝琪来说,伤痛几乎成了主调。她28岁离异,30岁时儿子吃错药变成智障,35岁患宫颈癌,39岁患肺癌……如今,她已是癌症晚期,癌细胞扩散至头部和肋骨。
接二连三的生活打击,并没有让她气馁。
她说,死亡并不可怕,她想做个有用的人,要将遗体捐献出去,临走前,要教会儿子坚强。
说儿子
你要学会有担当,长大了就要学会承受
“你长大了,要学会有担当,学会承受。别人18岁成年,你17岁就得成年,因为妈妈得了癌症。”
黑暗的房间里,这是徐宝琪说给儿子的第一句话。闻此,儿子放声大哭。前天晚上,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病房内,徐宝琪关上灯,和儿子静静坐着。
5年前,她患了宫颈癌。去年11月,她又被查出患上肺癌。10天前,她低头洗衣服,头疼得不得了。来医院拍片,癌细胞转移到头部。
她放声痛哭,但随后,她擦干眼泪。
修了细细的眉毛,画上淡妆,脸上堆满笑,她说离开之前,一定要教会儿子坚强。
离开人世并不可怕,她放心不下的是儿子。上个月,17岁的儿子去一家饭店打工,这是他第一份工作。前天,他用挣来的第一笔工资——7天100多元,给她买了束康乃馨,祝她早日康复。见此,她不停地落泪。
说过去
她什么都不要,只要儿子
回忆过去,徐宝琪说,28岁起,她开始一步步感受到生活的残酷。
1998年,她28岁,儿子5岁。出于种种原因,她和丈夫离婚了。房子、钱,她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儿子。她带着儿子,只身离开了那个家。
她带着儿子,在外面租了房子住。
为了维持生计,她在饭店打过工,做过保姆、月嫂……她想尽办法,一个人拉扯孩子。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开心起来。
厄运,又一次来临。
孩子7岁时,吃错药变成智障。至今,个位数的加减乘除,他都应付不了。徐宝琪说,看着儿子,当时曾伤透了心。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她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作为一个女人,我最想要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我一直都没有。”
她也曾感到孤独寂寞不知所措,她姊妹4个,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娘。二姐经常来照顾她,家庭条件也不宽裕。
为了不给家里添麻烦,她一直苦苦打工维系生活。
生病后
顺其自然才会幸福
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儿子智障……2005年,伤痛又一次袭来。3月的一天,她身体不适,被诊断为宫颈癌。她做了手术,伤心欲绝。
手术后,她继续做月嫂。“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我要拉扯孩子。”她说。打工,养孩子,日子虽是平淡,但她觉得那几年最幸福。
安安稳稳刚过了4年,去年,她忽然咳嗽不停,一查,是肺癌。面对这样的结果,她忽地蔫了。
见此,有热心人先捐给她7000元,又捐了5000多元。她所在的南关街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送慰问品给她。去放疗时,医生开导她:人生要学会看空、看淡,顺其自然,莫强求。
邻床的一位病友也劝她,要用信念战胜一切。
现在,她坦然接受一切,不再苛求命运。
谈未来
她想捐献遗体做个有用的人
“人死了,火化也就是一把灰。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做什么贡献,我希望死得有价值些。”徐宝琪说。
从一些书上,她看到,一些人选择将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她立即将这个想法,和家人沟通,得到了二姐的支持。
病魔让她痛苦万分,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只是告诉妈妈,她因头疼才住院。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孔忆寒说,徐宝琪经常笑,她已经是肺癌晚期病人了,他们只能尽量延缓病人的寿命。
在孔忆寒眼里,去年,如果徐宝琪手术后及时做放疗和化疗,病情应该不会恶化。
“如果能将我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医生们实验出救治癌症的药,或者是能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我会觉得幸福。”她说。
上一篇:王霞让农村文化“火”起来
下一篇:李红都 无声世界的用心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