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农民工真叫“牛”!如今,在福建泉州,每10名缝纫工就有一名来自西平,在当地许许多多的服装厂里,班组长、车间主任有近一半都操着乡音。当然,还有一些佼佼者走上了管理层领导岗位。比如,该县宋集乡宋集村女青年张凤梅几年前应聘到浙江一家大型服装加工企业当缝纫工,最近被任命为公司质量总监,年薪10万元。
首次叫响西平缝纫工品牌的时间还要追溯到2009年。当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举办了“河南农民工风采展”,“西平缝纫”一经亮相立即赢得了满堂喝彩,一招一式那么娴熟,一针一线透着灵气,由该县速成技校培训的600名西平缝纫工当场就被用工单位抢购一空。一段时期,西平县农民工由于技术缺乏,流动盲目,该县20万左右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大多在建筑工地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收入普遍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该县因势利导,变人口优势为经济优势,自2008年以来,先后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整合当地教育、劳动、农业等部门现有培训资源,成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依托“阳光工程”“春风行动”等推进就业的培训项目,重点扶持缝纫、护理、驾驶等10项专业,有95%的农村青年培训合格后,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北京、深圳、杭州、东莞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36个劳务工作联络站,收集当地劳务市场信息并定期在市内农村发布,为劳务品牌对外输出打造了快速便捷、服务全面的绿色通道。
据介绍,截至目前,西平县共有5万余名缝纫工活跃在国内各知名服装企业,年实现收入3亿多元。今年以来,由于南方缺工现象严重,一些企业的老总亲自跑到西平,坐到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赖”着不走,非要介绍几个工给他们,令人哭笑不得。“没办法了,要走的早走了,能派的也派完了,真的是一工难求呀!”该县速成裁剪学校校长徐清枝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我们正准备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的农村青年尽快掌握一门技术,最大可能地为用工单位输出一批合格的人才。”